甜梦文库 - 言情小说 - 醉卧美人膝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54

分卷阅读454

    她家里可好。高英道:“托福都好。”顺着话又说到了买卖上。

    程素素依旧以为,北方对于高英来说还是太险了。高英道:“妾前半生,闭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。近几年走南闯北,反而活得更自在。难说哪里更险,哪里更安全。”

    程素素笑道:“这倒也是。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娘子可允我北上?”

    虽说高英现在户籍上是自由身,然而北上的买卖没个靠山,就真的是送死的买卖了。

    程素素道:“不北上就没有事做了吗?”

    高英一听有门,忙问:“娘子有何吩咐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样——”

    程素素低低说了数句,一面说,高英一面点头。程素素要她摸一摸与魏廷交易的人都有哪些,各是哪里人,交易的规模、品种、频率等等。看起来像是市场调查,高英却想到了在邬州的时候,程素素让她提前准备粮食的事情。大约,又是有一盘大棋要下。

    高英不但没有继续忐忑,心底反而踏实了起来。摸底的事情她比较顺手,若这些消息摸透了,借着消息也能从中赚一大笔呢。既办了事,又得了财。且早先程素素就授意过她办货栈等等,摸各地情况,早做出经验来了。在盯王瑱的同时,高英已经对程素素要她调查的事项有了个大略的了解。现在接了这命令,只消再上上细,就可以交一份漂亮的答卷了。

    高英行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过不数日,高英便交给了程素素一份份量颇足的情报。不止有谢麟辖区内商人的情况,甚至邻居两路安抚使辖下与北国保持暧昧关系的商人,她都摸到了个大概。程素素翻看着高英的情报,与王三郎那里传回来的消息作个对比,大致相仿,又各有一点新的发现。

    竟有四五家大商人与北国联系密切,为魏廷买进不少或稀缺或珍贵的物资,甚至还有粮食布匹盐铁的走私贩卖。譬如成氏、火氏、游氏三家,本就是榷场上的大户,榷场一关,明里的生意没了,暗地里的生意也没少做。战略物资,从来都是各国管制的重点,却又是对方想方设法想搞到手的。只是没想到啊,这些人胆子可真是大!

    并且很奇怪的,察觉得到他们干这勾当的人不少,还有人愿意被他家雇佣,竟也无人告发他们。

    程素素捏着这份情报去找谢麟:“总不至于这几家都是奉旨走私的吧?”

    谢麟正在画像,画的是他见过的九王子与呼延英,王三郎即将北上,总得认一认人。魏廷别的人不认得,这两个人谢麟是见过的。

    谢麟放下画笔,拿起一方丝巾擦手:“要看他们奉的是哪个‘旨’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不知道这是资敌么?算了,当我没说,就是有这样的人。”程素素将字纸一搁,往画上一看,谢麟的工笔画得还是不错的:“长得不错啊。”

    谢麟点点九王子的画像:“唔,说不定还有他的‘旨’。”

    “既知道了,为何不清理?”

    “总要拿点证据,再者这两家也不在我的治下,他们也未必就不知道有这些叛国之人,约摸还是另有打算。”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,总不能断了所有的联系,有的时候这些人也有一定的用处,谢麟也不能越俎代庖。而谢麟自己既派了王三郎去走私,就不可将自己治下所有的走私犯子都抓完了……

    等等!

    可以抓的!咱们垄断呀……

    谢麟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程素素足等到他回神,才问道:“你让王三去做什么买卖?不会是……也倒卖粮草资敌吧?”

    谢麟淡淡地道:“既然是走私,当然要倒卖利润最高的了。药材,马匹……人口。”

    “那边会卖?”

    “难道朝廷会愿意卖粮草盐铁给他们?走私么,总不能当走私贩子是开善堂的吧?被掳走的百姓,都是宝贝呀……”北地何其缺人!

    三个月后,王三郎归来,自然是没有见到九王子之类的大人物的,连呼延英的面都没有见到。与他接触的也是魏国的商人,双方讨价还价之余,王三郎卖掉了部分丝绸之类的奢侈品,又卖出相当一部分的笔墨纸砚与一部分食盐,马止带回一些骟马,倒是买回不少骨瘦如柴的男女奴隶回来。

    这些奴隶,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——很难融入故土,在自己的故乡成了陌生人,并且又抱成了一个新的势力小团体,加入了群架行列,成了又一大治安隐患。

    第206章 走私贩子

    走私贩子能带多少人回来?居然也能形成一股凶狠的势力, 也是令人措手不及的。

    被掳走的百姓是不能不管的,如果可以, 朝廷当然希望能将所有被掳走的百姓都弄回来。想也知道,魏廷也不会愿意大规模的将青壮放归, 双方一道打、一道打嘴仗, 也没能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。

    倒是边境上有商人做着贩卖人口的生意, 两边都有买人的, 也都有卖人的, 形成一道奇景。

    王三郎又与这些人口贩子不同,他暗中的身份是朝廷的探子, 眼下买些已经在魏境有些时候的奴隶回来仔细盘问,反而比自己滞留魏境要安全些。谢麟很清醒, 这是一桩细水长流的营生,王三郎也就不必力求一次就将魏廷的底给摸清楚了。

    买回来的这些奴隶, 花的价钱不少,看起来质量却堪忧。对此江先生早有准备了,江先生庶务上头准备得足,无论是安置的房舍还是疫情的隔离, 又或者是防着魏人的探子夹杂其中混进来, 江先生都有准备。对于离开故土多年, 回来不适应的问题, 他也有了些准备。

    万万没想到, 这群瘦弱不堪的奴隶, 在勉强能吃饱, 分得一份能糊口的田宅之后,抱团形成势力了。

    事情还要从头说起,被买卖的奴隶,地位当然不高,回到故土分给田宅(虽然不多),没了朝打夕骂,日子过得是比以前好些。当然,不适应也是有的,尤其是小孩子。王三郎买回来的奴隶里,倒是各年龄的都有,甚至一买一家几口,数月以来,分几批,陆续买进了数百口人——对王三郎的生意规模而言,这是很大的数目了。

    青壮年占的比例少,但是从整体而言人口结构还算合理,安家落户、正常的繁衍是够了。

    问题没有出在成年人身上,事情却是从小孩子身上先闹起的。

    土地相连的地方,